三国演义中的三乱
- 端游知识
- 2024-12-23 10:22:14
- 1
三国演义第五回到第七回主要内容?
一、第五回 陈宫害怕被曹操杀死,连夜投奔东郡。曹操来到陈留,见父亲将欲招募义兵。于是曹操发矫诏,驰报各路,曹操因度此招募了几名大将。
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计,将汉献帝劫往长安。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,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。
第七回 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,袁绍占据冀州后和公孙瓒开战,但是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,袁绍和战利。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,率部攻打江夏,却被乱箭射 杀。
二、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
操到陈留招天下士,立袁绍为盟主,讨卓。公孙瓒荐玄德、关、张。吕布部将华雄连斩数将,关公出斩华雄,曹操抚慰,袁术歧视。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,刘关张战吕布,吕布逃至虎牢关上。
●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
董卓听李儒计要从洛阳迁都长安,董卓说:“吾为天下计,岂惜小民哉! ” 李傕、郭汜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,死者不可胜数。又纵军士淫人妻女,夺人粮食;啼哭之声,震动天地。卓临行,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。 孙坚飞奔洛阳救火,于井中得玉玺,离袁绍而去江东。曹操领兵讨董卓,被吕布打败后埋怨袁绍“迟疑不进,大失天下之望”,投扬州去。公孙瓒与刘、关、张、亦离袁而去,袁自投关东。
荆州刺史刘表截孙坚讨玉玺。
●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
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,公孙瓒败,被赵云所救,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,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。公孙瓒不重用赵云。刘、关、张前来助公孙瓒,与赵云相见,甚敬重,不忍相离。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,向刘表借粮不能,使书叫孙坚伐刘表,已伐乃兄袁绍。孙坚伐刘表;刘表先败,后听蒯良计,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。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
三国演义七十四回至七十八回梗概
一、七十四回至七十八回,孔明与吴国联合,共同对抗曹操。周瑜病危,诸葛亮借东风之力火烧赤壁,成功击退曹操大军。
孔明与周瑜联手,策划草船借箭,欺骗曹操,获得了足够的箭支。
曹操回军时携带兵力粮草,路遇大雾,被孔明设下的铁索连环计所困。
此时诸葛亮巧布八阵图,成功俘虏曹操。
曹操愤愤而归,孔明向周瑜请战,但周瑜病逝,刘备在荆州却遭受重大挫折。
二、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
曹操得知曹仁失败,派七路大军来救樊城。于禁为总指挥,庞德(庞令明)为先锋。因为庞德的哥哥在蜀国当官,庞德之前的老板马超现在也在蜀国,大家都担心庞德这样的身份去打蜀国,有可能也会反叛。庞德为了表明自己誓死效忠魏国的决心,自制一口棺材,奔赴樊城前线。
在庞德和关羽的对决中,他两大战一百回合,不分胜负。后来庞德假装使用拖刀计,实则放冷箭,射中关羽,马上就要拿下关羽的时候,于禁担心庞德抢了头功,鸣金收兵,同时把七军都移到川口。庞德想要趁关羽受伤进攻关羽时,于禁也不肯,这个于禁真是坏了魏王的好事啊。
过了几天关羽伤好了,观察敌情,发现于禁七军都屯于串口,这几日又秋雨连绵,于是打算决汉水水淹七军。于禁不听手下谋士的话,按兵不动,最后被关羽水淹七军。关羽活捉于禁和庞德,把于禁囚禁起来了,斩了庞德。
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
却说关羽灭了于禁七军,接着来围攻樊城,某一天在樊城北门观察敌情的时候,被城楼上的曹仁军放冷箭,射中右臂。箭上有毒,如果不及时医治,关羽右臂就要废掉。当时华佗听说之后,主动来找关羽,帮他治病。治病的方法就是切开右臂,直至看到骨头,然后把骨头上的毒刮下来,也就是刮骨疗毒。整个过程,关羽没说一点疼,还谈笑风生的下着棋。
曹操听说关羽擒了于禁,又斩了庞德,害怕了,打算双管齐下,一方面派徐晃再去救樊城,另一方面秘密和孙权通信,因为关羽大部队都带去攻打樊城了,希望孙权能率军攻打荆州,让关羽腹背受敌。孙权同意,一方面陆口的吕蒙假装生病了,被孙权调回去江东养病,另一方面,换了一个没有什么才能的陆逊去守陆口。陆逊新官上任,假装对关羽示好,送各种东西麻痹关羽。果然关羽被麻痹了,觉得荆州陆口可以减少防守,把大部分军队都调往樊城。于是,吕蒙把军队假扮成穿白色衣服的商人,过江进攻并夺取了荆州。还剩下两个城,一个是傅士仁镇守的公安,另一个是糜芳镇守的南郡。没多久,傅士仁和糜芳都投降东吴了。至此,东吴全部收回当初借给刘备的荆州之地。
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
另一方面,曹操派遣的徐晃(徐公明)在樊城和关羽大战于沔水,关羽失败。关羽军中听说老家荆州也被东吴夺取了,军心动摇。关羽面临着前有魏军,后有吴军的困难局面。无奈,只有一个小小的麦城还没沦陷,关羽就带着手下仅剩的几百号人退守麦城了。同时,派手下去成都搬救兵。
关羽失败的直接原因有两个,一个是前线失败,曹操毕竟军事力量强大,前者于禁庞德来打,庞德还把关羽右臂射伤了,后者徐晃和曹操又来,关羽受伤了还不能上战场,只能让义子关平等人上,军事力量消耗太大了;二个是后方沦陷,后方被东吴乘虚而入。所以关羽腹背受敌,很难不失败。
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
却说关羽被围困麦城,见救兵迟迟不来,就带了两百人亲自冲出重围,去四川搬救兵,留下周仓和王甫等一百人守麦城。关羽去西川的路上,被吕蒙算准路线,设下埋伏,最终关羽父子寡不敌众,被吕蒙部下马忠生擒,然后被孙权杀害!周仓和王甫听说这个消息后,跳楼自杀,麦城失守,至此,荆襄之地回归东吴。
却说关公魂魄不散,在孙权给吕蒙嘉奖赏酒之时,附体吕蒙,痛骂孙权。然后吕蒙莫名其妙就死了。孙权因害怕刘备报仇,把关羽父子首级送给曹操,一方面开始是曹操请孙权帮忙打关羽的,另一方面是想移祸曹操。在洛阳城,曹操看到关羽首级时,关羽显神。曹操既感慨又害怕,厚葬关羽。
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
刘备听说关羽被孙权杀害,悲痛欲绝,发誓要灭了东吴,在诸葛亮等人的劝阻下,才稍稍平静了下来。
却说曹操自从葬了关羽之后,心神不宁,老做噩梦,身体每况愈下。有人就说可以请华佗来医治,曹操同意。华佗说曹操得了风寒,必须把头劈开,取出风寒才能好。曹操大怒,以为华佗之前帮关羽刮骨疗毒,和关羽关系好,这次想帮关羽报仇。于是曹操把华佗关入监狱,华佗不久死在了狱中。
曹操杀了华佗之后,病情加重,经常做噩梦,梦到之前杀过的人。没多久,曹操就病死了,临死之前,立长子曹丕为世子。
三国演义写了东汉末年哪三个国家纷争的历史?
一、《三国演义》写了东汉末年魏,蜀,吴三个国家的家国情仇,军事斗争的历史。刘关张就是桃园三结义就是讲的这个时期的故事。蜀国著名丞相诸葛亮运筹帷幄,排兵布阵,联合吴国地狱魏国的强势进攻。完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。
二、你好,三国演义写了东汉末年三个国家的历史纷争,包括:
1. 魏国:以曹操为首的魏国,控制了中原地区,并与东吴和蜀汉两国交战。
2. 蜀汉:以刘备为首的蜀汉,控制了西南地区,与魏国和东吴两国交战。
3. 东吴:以孙权为首的东吴,控制了江南地区,与魏国和蜀汉两国交战。
三、《三国演义》是曹丕的魏国,刘备的蜀国,孙权的吴国。三国鼎立是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,魏、蜀、吴三国,三分天下,成犄角对峙局面。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期间,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,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,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。三国时期的战争,促进了由分裂局面到三家局部统一,进而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进程,推动了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民族关系诸方面的较大发展
三国之乱是怎么发生的
一、三国是从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乱起来的。黄巾起义发生于184年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,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以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。黄巾起义由张角、张宝、张梁等人领导,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群雄几乎都有直接、间接参与讨伐黄巾军,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,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
二、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的局面产生其实可以说是“董卓之乱”的后遗症,公元189年东汉之时董卓率兵进入洛阳,开始了为时四年的“董卓之乱”,之后董卓被吕布和王允围剿。
三乱是什么意思?
一、三乱是指社会、政治和经济上的无序,也就是说,在这三个方面出现了混乱和不稳定。这种状态称之为“三乱”,它可以是政权的更替、社会动荡或者国家的衰落、濒临崩溃。
在一个国家发生“三乱”,意味着整个国家都处于混乱和痛苦中。社会秩序失衡,经济停滞不前,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也会遭受侵害。
“三乱”时期,社会不安定,民众缺乏信心,政府也会缺乏管理能力,而且容易导致暴力冲突,从而带来更多的痛苦和悲剧。
二、三乱有老三乱,新三乱,乱收费,乱罚款,乱摊派,是老三乱,乱检查,乱评比,乱培训,是新三乱。